《藍河》仔細讀上幾遍,再結合獨家經驗,也能拎出主線。前端像極萌芽係的青春書寫,竭力對身邊萬物進行文學附魔,在陽臺搭帳篷的葉湘弦激起屋頂的腳步聲,當然,你說真有這個人嗎?葉湘弦連學籍都沒有,隻能騙過隻會喊“謝謝”的智慧門閘,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仍然是弦為晚影之說。這是十分合理的,Sense 8 八個人一起作樂,不可以播;八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,可以播。不知是湊巧還是作者有心,兩人的姓在泛南路宇宙中恰為同一人名字所含,或許也能佐證我的假說。前端的書寫有些像布萊希特式表演法,要求演員不能與角色完全合二為一,強調表演時演員保留一份自我,觀衆便能意識到戲的存在,進而達到社會主義文藝教化的功用。分散於《藍河》中的各色人物小傳,如戴上黑邊眼鏡變老學究的宋麥秋,如晚修打傘研究護膚的尚苑花,時時刻刻叫人出戲,但正如前麵所說,出戲也是境界很高的表演。後端卻逐漸輕盈,進入到不屬於任何外人的世界,南路宇宙就像大興機場,沒有哪個局中人離某一個結局是特別近,也沒有特別遠的情況,南路宇宙的盡頭就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,此人也是多重南路宇宙中的錨點。,Azad式的青春總是無可避免帶有千禧年前後日式哀傷與複古機械的美,宛若水中靜寂的一尊觀音robot殘軀,木色而帶沙沙電流聲。出於妒忌的心理,我評價時從不用明麵的褒義詞,隻show不tell倒是維持薄麵自尊的最後防線。,坡頂對麵住著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家。卷簾門楣上掛滿他畫的菠蘿蜜,寫實處有油畫的光影漸變,留白處又有水墨的格局,少不了題字和幾個印章。早上會戴著老花眼鏡在躺椅上看報,下午穿白色背心,藍布褲子,把電子琴架出來彈一段旋律,用的葫蘆絲音色,旋律古老而粘稠,每一個音都比一件實木傢俱更厚。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問問他能不能教我一點素描,黎亭晚看著關上的卷簾門想到。現在還早,鳥鳴聲清脆地回蕩在街道上,即使沒人也不顯得空曠。旁邊那棵樹的根部也長著葉子,彷彿插滿羽毛的印第安原住民。。